当前汽车制造业似乎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极致参数的怪圈,用户的实际需求被置于次要位置。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设计逻辑,还连带着让严谨的汽车工程师们也开始偏离了实用的轨道,盲目跟风。
在互联网思维“我可以不用,但你不能没有”的驱使下,各大车企纷纷陷入了“满电满油”续航的竞赛。有企业声称,其车型的满电满油续航能力可突破2000公里大关,这样的数字听起来令人咋舌。
然而,这种对续航能力的过度追求,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现代汽车普遍体积庞大,重量惊人,几乎都在5米级别,这主要是为了给电池包腾出足够的空间。一些品牌的新能源SUV,其油箱容量和电池包大小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,比如某车型配备了50升的油箱和70度电的电池包,续航能力远超同级对手。
工程师们如此设计,或许有其自身的考量,但在实用性上却值得商榷。虽然这些车型标称的纯电续航能力接近400公里,但实际使用中,油箱往往成了摆设。对于纯电动车主来说,城市中的充电桩已经足够密集,每天行驶40公里已经算是长途,偶尔一两天行驶100公里,70度的电池包也绰绰有余。
这种过度冗余的设计,不仅增加了造车成本,也让消费者为一些几乎用不到的功能买单。用户花费更多的金钱,却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情绪上的价值感,解决一种几乎不存在的焦虑。
在燃油车时代,续航焦虑几乎不存在。工程师们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,会在油量接近耗尽时提前发出预警,确保车辆不会因缺油而抛锚。而在混动车领域,这种大油箱加大电池包的设计则显得尤为突兀。毕竟,混动车可以加油,却为何要配备一个比电动车还大的电池包?这样的设计,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